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结膜移植

来源: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0 引言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多见的疾病之一,大部分翼状胬肉组织朝着角膜方向生长,发展到可遮盖瞳孔,也会导致牵拉性角膜散光,损害视力;充血肥厚的胬肉组织会出现异物感,破坏

0 引言

翼状胬肉属于眼科多见的疾病之一,大部分翼状胬肉组织朝着角膜方向生长,发展到可遮盖瞳孔,也会导致牵拉性角膜散光,损害视力;充血肥厚的胬肉组织会出现异物感,破坏容貌,损害生命安全。当前,对于翼状胬肉的产生原因以及发病机理还不是明确,然而流行病学报道,其中3个因素和这种疾病的出现具有直接联系。一是生活环境的地区位置;二是长时间紫外线的照射极易诱发翼状胬肉;三是遗传因素。但是外部影响到结膜组织的胶原纤维,促使其变性,损害膜前弹力层,发生增生长入进而出现胬肉。手术方式为当前临床常见的有效治疗措施[1]。然而存在极大的复发率[2]。该报告中抽取56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分析,采取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,报告如下。

1 资料与方法

1.1 基本资料

选取2019年1~6月医院眼科收治的56例翼状胬肉病人进行分析,均符合疾病诊断,没有角结膜病史、青光眼、虹膜炎以及其他眼病。分为:男27例36眼,女29例29眼,年龄33~79岁,平均直径(3.)mm;随机分成两组,通过分析两组的基本信息,差异不大(P>0.05)。

1.2 治疗方法

常规治疗:术前实施常规的检查,确保血压平稳。采取0.5%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,3次/d;睡前应用地塞米松眼膏滴眼1次。

对照组单纯切除术: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,局醉后,开睑器撑开眼睑顺着翼状胬肉颈部弧形剪开球结膜,将鼻侧球结膜与胬肉组织钝性分离,沿胬肉头部环形切开角膜上皮达前弹力层剥离胬肉头部达角膜缘,完整的剥离胬肉头部,清除病变组织,及时止血。使用10-0尼龙线将结膜缝合固定在角膜缘外3 mm的浅层巩膜。

实验组自体结膜移植术:取术眼正中偏颞上方与手术区巩膜旷置面积相同的结膜移植片,注意分别正、反面。嘱咐患者将眼球转向胬肉对侧,分离并剥离胬肉与结膜,用小圆刀片慢慢的清除胬肉,暴露巩膜,采取10-0尼龙线将球结膜移植片固定在浅层巩膜,移植片与手术区域周围球结膜间断缝合,保证植片和巩膜面紧密,移植片下方没有积聚血液,多余的结膜组织进行清理。

术后处理和监测:术后7 d内每天换药1次,换药前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患眼的恢复情况。1周后术眼开放并点滴眼液。对照组术后5 d拆线,实验组15 d拆线,然后采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4次/d,连续2~4周。

术后随访:裂隙灯检查结角膜创面与上皮愈合情况,刺激、充血等不良反应,观察有无发生胬肉复发情况,给予进行有效的治疗。

1.3 疗效判定

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,治愈:角膜创面愈合,结膜平滑没有充血、增生,没有新生血管;复发:结膜充血严重,角膜创面具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。对比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。

1.4 数据处理

选择SPSS 19.0实施统计处理,采用t和χ2检验,P<0.05为差异较大,有统计学意义。

2 结果

2.1 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

通过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率,实验组远远优于对照组,差异较大(P<0.05),见表1。

表1 两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[n(%)]组别 例数(眼数) 复发率 角膜水肿 干眼症实验组 28(32眼) 3(9.4) 3(9.4) 1(3.1)对照组 28(33眼) 11(33.3) 9(27.3) 6(18.2)P<0.05 <0.05 <0.05

2.2 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

每位患者均会出现一定情况的不良反应,实验组的角膜上皮愈合与症状持续时间远远的短于对照组(P<0.05),具体见表2。

表2 两组的临床效果对比(, d)组别 例数(眼数)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症状持续时间实验组 28(32眼) 3. 3.对照组 28(33眼) 4. 4. P<0.05 <0.05

2.3 两组术后视力变化比较

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,差异不大(χ2=0.763,P=0.087),具体见表3。

表3 两组术后视力变化比较(n)组别 例数(眼数) 视力提高 未提高实验组 28(32) 23 9对照组 28(33) 22 11 P<0.05 <0.05

3 讨论

当前,对于翼状胬肉的产生原因以及发病机理还不是明确,然而流行病学报道,其中3个因素和这种疾病的出现具有直接联系。一是生活环境的地区位置;二是长时间紫外线的照射,极易诱发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;三是遗传因素[3-4]。但是外部影响到结膜组织的胶原纤维,促使其变性,损害膜前弹力层,发生增生长入进而出现胬肉[5]。当前,手术方式较多,传统的单纯切除术虽然操作简单便捷,然而复发率较大,大概30%~70%[6]。所以,如何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,属于临床的主要内容。主要因素如下:(1)术后早期炎症未彻底的恢复,并且手术是创伤操作,会产生刺激,导致角膜上皮缺损,结膜上皮细胞增生明显,再次破坏角膜进而反复;(2)单纯切除术中遗留病变组织没有全部的清理,会导致纤维化增生,生成较多的新生血管,造成复发。自体结膜移植术属于当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手术方法,不仅有利于术后角膜的恢复,同时有利于生理结构的恢复,发挥重要的功效,进而显著的减少复发率[6]。该报告中,实验组中术后3眼复发,复发率为9.4%,主要是因为选择结膜移植片时,分离的移植片过厚,伴有较多的结膜下组织,导致复发,和对照组对比,显著减少。传统理论认为,翼状胬肉病人进行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的时间越早,临床疗效越强。然而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的手术时机没有明确,不符合手术适应证[7]。本报告结果显示:通过对比临床效果,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,差异较大,具有统计学意义。自体结膜移植术在临床应用可以处理一些问题,但也有诸多缺点,例细胞移片极易脱落;结膜充水肿,结膜瓣位置出现褶与囊肿等[8]。因此,开展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,复发率低,恢复良好,有效改善视力,进而提高生活质量,适合临床的应用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zyykzz.cn/qikandaodu/2021/0708/576.html



上一篇:眼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
下一篇:眼科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

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投稿 |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辑部|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版面费 |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