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》期[01/26]
- · 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》投[01/26]
- 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版面费[01/26]
高端眼科设备企业视微影像完成B轮逾亿元融资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投资界(ID:pedaily2012)1月20日消息,视微影像宣布完成逾亿元B轮融资,由陕投誉华领投,飞图创投和朗盛投资跟投。视微影像表示,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推广和新产品研发。
投资界(ID:pedaily2012)1月20日消息,视微影像宣布完成逾亿元B轮融资,由陕投誉华领投,飞图创投和朗盛投资跟投。视微影像表示,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推广和新产品研发。
据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最新报告《World Preview 2018, Outlook to 2024》显示,2017年,全球眼科器械销售规模为277亿美元,占全部医疗器械总销售规模的6.8%,是位列IVD、医学影像设备、心血管器械、骨科器械之外的第五大赛道。Evaluate MedTech预测,到2024年,全球眼科器械销售规模将达422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6.2%,高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值5.6%,届时销售规模占比将增加至7.1%。
眼科器械主要包括眼科设备和高值眼科耗材。目前,全球前十名眼科器械公司均为外资企业,共占据97.9%的市场份额,国产眼科器械替代潜力巨大,而且在技术最复杂的高端眼科设备领域,国产设备还没有成功商业化的先例。高端眼科设备包括眼科血流OCT(简称OCTA)、超广角眼底照相机、眼前节分析系统、生物测量仪、飞秒激光、准分子激光等等。
其中,眼科OCTA可以提供微米级分辨率的眼球三维断层成像及三维血管成像,是众多眼科疾病诊断的金标准,其背后需要强大的系统整合、物理光学及软件算法研发能力,是所有高端眼科检查设备中临床价值最高、技术难度最大的产品。
OCT(光学相干断层扫描)技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,其采用无损伤、无接触的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进行三维断层扫描,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,是继超声、CT、MRI后又一全新的高分辨率三维断层影像学诊断技术。得益于眼球的透光属性,OCT技术从诞生之初,就被重点应用于眼科影像检查,其能对眼底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,清晰地显示不同层次的结构并进行客观、定量的测量和分析。
相关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会进行3000万次眼科OCT检查。最新的OCTA技术在三维断层成像的基础上,又进一步实现了对毛细血管的三维成像,从而实现了无造影剂、无创的眼底血管检查,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患者的损伤和风险。从临床价值的角度来说,如果把OCT比作眼科的CT,那么OCTA就是眼科的PET-CT。
2019年,视微影像自主研发的VG系列扫频源OCTA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的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并正式上市销售。2019年起,产品在全国近200家医院获得试用,包括北京同仁医院、广州中山眼科中心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、北京协和医院、四川华西医院等标杆医院,得到了国内众多顶级眼科专家的认可和推荐。同期,产品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、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、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、河南省立眼科医院、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数十家医院完成销售装机,销售网络基本覆盖了经济发达地区。此外,视微影像还在积极推进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,此轮融资后将全面加速国内与海外销售的拓展。
目前,眼科的诊断、治疗及科研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先进的设备与技术的更新。而我国高端眼科设备高度依赖进口,由于进口设备注册周期长,国内医生能用到高端的进口设备、技术与国外存在2-3年时间差,这也成了制约整个国内眼科发展的一个瓶颈。近年来,随着国产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,华为等民族企业在全球打响了品牌,高端眼科设备研发领域也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公司,视微影像是其中的领跑者。
相比进口产品广泛使用的第二代频域技术,视微影像的VG系列OCTA采用最新的第三代扫频技术,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下一代技术,具有扫描速度更快、成像深度更深、成像范围更广的优点。视微影像经过了临床两年多的洗礼,不仅获得了诸多顶级专家的一致好评,并成功实现了产品商业化,在2020年整个眼科行业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之下,仍然达成了千万量级销售。视微影像通过将领先世界的技术在国内率先应用,加速了国内眼科诊疗及科研的发展速度。预计2021年视微影像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,继续扩大在这一细分领域的技术与市场优势。
在临床常规检查上,视微影像的扫频源OCTA可以获得更高的检出率以及代替更多的有创血管造影检查,可以在减小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。科研方面,视微影像的扫频源OCTA也显示出了独特的技术优势。视微影像的扫频源OCTA可以直接观察与测量其他进口产品无法清晰显示的玻璃体与脉络膜,对于相应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视微影像为用户开放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平台,专家和学者可以直接使用平台实现自己的人工智能方案。其中AI识别脉络膜血管并量化的功能已被广泛使用,解决了以往脉络膜血管无法被量化测量的问题。未来,越来越多基于眼底影像智能识别的设想,包括OCT/OCTA图像上识别疾病的分类分型等都将逐一实现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zyy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210/360.html